www.ebdoor.com
主编:董应群 编辑:石成龙 钟海波
关注产品质量动向、关心社会热点新闻,紧扣国计民生实况,产品中国质量点评(2007-10)精彩呈现。产品中国——伴您过有质量的生活!
10月综合述评:
“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这是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专门提到的以质取胜战略和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工作要求。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安全工作是党和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10月1日开始,国家质检总局相继颁布了《进口商品残损检验鉴定管理办法》、《水生动物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进出口商品数量重量检验鉴定管理办法》,更加重视保障公民权益,对出入境商品的加强管理,则体现了安全优先的原则。
针对10月份以来媒体报道的进口化妆品含铅量超标等事件,卫生部门及时颁布了《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引导消费者安全购买。
欧美诸多节日的逼近,带动了对中国玩具的需求,经历过“召回风波”的中国制造,以强劲的态势再度火热起来。中国玩具是否真能走出阴影,有赖于对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的进一步重视。
在国际原油市场价格一路飙升和国内油价倒挂双重压力下,部分地区呈现出“油荒”的局面,发改委“被迫涨价”,并发出通知禁止相关行业出现各种惜售行为。如何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避免出现“油荒”局面,成为近期关注的热点之一。
质量新闻看点:
看点一:为美丽加把安全锁
10月12日,欧莱雅、迪奥、封面女郎等国际品牌的口红在美国国内被查出铅超标或含量较高;10月17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抽检发现,玉兰油、H2O+、巴黎雪完美等品牌的部分化妆品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的单体;10月22日,香港卫生署发出呼吁:标称“华玛”的美颜霜被查出汞超标,购买者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尽快求医……一系列化妆品事件在消费者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铅超标事件的主角们发表声明:产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或者有问题的产品在中国没有销售。在“如果依照美国报告中的标准,国内化妆品允许含铅量将超标400倍”的假设面前,涉嫌公司的解释显得苍白和牵强。但国家质检总局的审慎的调查报告结论:中国未从美国进口含铅量超标口红。
对于丙烯酰胺微量残留问题,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随即表示,目前我国严格要求丙烯酰胺不能做化妆品组分加入产品,而美国对此要求相对还要宽松,中国化妆品市场是健康的。
卫生部10月22日公布《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要求:从2008年1月1日起,化妆品标签说明书上标识全成分时,必须使用标准中文名称。
国家质检总局第100号令颁布《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进一步保障化妆品消费安全。
上海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专项整治,指导消费者科学选购和使用化妆品。
广州决定将定期曝光“问题”化妆品,对“问题”化妆品严重者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点评:消费者对品牌化妆品的选择更需要理性,全信广告的结果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学习基本的化妆品知识,避免对化学知识欠缺而造成盲目恐慌是非常必要的。
看点二:中国玩具又热闹起来
10月17日,“第六届中国国际玩具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猫和老鼠”等舶来的卡通形象和“红楼梦中人”等本土玩偶齐齐亮相。展会的参展商比上届增加了24%,来自意大利、新加坡、瑞典、泰国、香港、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家知名国际玩具厂商同台竞技。
玩具展会的规模空前和交易量的稳中有升,让人们忘记了中国玩具前不久刚遭受过20年来的一次产品安全考验:美泰公司于8月以来召回2100万件可能存在危险的玩具。
美泰公司被迫就其设计缺陷道歉后的不久,中国玩具展用实力再次宣告了“中国仍然是世界工厂”。数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我国玩具出口126.3亿美元,同比增长20.2%。在第102届广交会第二期上,玩具展区倍受关注,圣诞节玩具价格普遍上涨,仍然受到各国客商的青睐。第十五届深圳国际玩具及礼品展持续火爆,鼠年和奥运两大带有浓浓中国风气息的新品成为展会的宠儿。
随着中国玩具在国际市场的再度火热和中国玩具召回事件背后真相的浮出,有力地回击了“中国制造”被人为放大的诬蔑,而中国玩具业必将在这次经历中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水平。
点评:圣诞的脚步临近,希望重整旗鼓的中国玩具能走出“召回”的阴影,顺顺当当地摆上圣诞的货架,最终打造“中国制造”在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的。
看点三:油荒之后
从25日开始,河南商丘、浙江温州等地柴油供应紧张、许多加油站出现断油现象。一周不到的时间内,柴油供应紧缺的情况在全国各地继续蔓延,范围扩大到上海、江苏、山东、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型客货运车辆扎堆加油,各加油站为缓解供油压力无奈之下只得进行限量供应。一时间,柴油零售市场全线告急,“油荒”的阴影开始笼罩,少数民营油站开始擅自加价销售。
专家分析,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连创新高并在每桶80美元高位持续振荡,极大地左右着国内原油市场,而由发改委负责调控的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则一直按兵不动。由于国际国内油价格倒挂严重,出于利益考虑,众多国内炼厂产能无法明显增长,导致供需失衡。并预言“除非国际油价下行,否则国内市场价格的上调只是时间问题”。
正当中石化承认全国部分地区油荒现象的存在,“能源价格上涨与通胀顾虑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时,国家发改委综合评估国内原油市场现状,决定自11月1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十个月里中国调整成品油价格,打破了成品油价格的坚冰。
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禁止相关行业出现各种惜售行为。中石油在月底紧急进口10万吨柴油,对缓解油荒稳定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并承诺增加原油产量70万吨,平衡国内需求。为降低成品油价格调整对公益性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影响,中央财政新增补贴资金,对受油价提高影响较大行业和群体等给予专项补贴。
点评:能源价格的波动关乎民生大计和社会稳定,但用价格监管的行政力量对抗市场的强势还远远不够,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原油市场的困窘,需要政府做出更大的努力。
欢迎继续关注产品中国质量点评,希望我们的质量点评,能让您的生活更有质量,为您带去更多精彩!
上海火速 产品中国质量信息编辑部
2007年11月